創易·賬易 更懂你的財稅管理專家
12月4日,通過個人所得稅APP顯示,我們可知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
根據政策規定,次年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內容需于每年12月進行確認。
根隨APP中的流程即可快捷操作,完成確認年度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如個稅相關扣除信息與2020年無變化,可一鍵帶入;如有變化,可修正后提交。
根據國家政策規定,次年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內容需于每年12月進行確認。納稅人未及時確認的,扣繳義務人于次年1月起暫停扣除,待納稅人確認后再行辦理專項附加扣除。
如果沒有及時確認的話,后果還是非常麻煩的,首先是無法及時享受相關的扣除優惠;二是如果之前享受的扣除優惠現在已經不符合條件的話,不及時取消甚至會影響到個人納稅信用。
下列情況是需要及時修改相應信息的,符合的朋友們千萬不要忘記。
1.想修改2021年贍養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的扣除比例
2.有老人在2020年去世,2021年不能再申請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
3.夫妻一方不再申請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在2021年由另一方申報
4.房租和房貸需要替換扣除的情況
個稅專項扣除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減稅政策,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需要重點關注的個稅專項以及具體內容吧~
01、子女教育
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主體是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包括生父母、繼父母、養父母,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擔任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比照執行。
子女的范圍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繼子女,也包括未成年但受到本人監護的非子女。
子女教育按照每個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學前教育階段,為子女年滿3周歲當月至小學入學前一月。學歷教育,為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入學的當月至全日制學歷教育結束的當月
納稅人子女在境內接受教育的,享受子女教育專項扣除不需留存任何資料。納稅人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納稅人應當留存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留學簽證等相關教育的證明資料備查。
02、繼續教育
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
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入學的當月至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結束的當月,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48個月。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為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
納稅接受學歷繼續教育,不需保存相關資料。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應當留存相關證書等資料備查。
03、住房貸款利息
納稅人本人或其配偶單獨或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
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為貸款合同約定開始還款的當月至貸款全部歸還或貸款合同終止的當月,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0個月。
需準備住房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等資料備查。
04、住房租金
納稅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規定享受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住房租金支出由簽訂租賃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不相同的,且各自在其主要工作城市都沒有住房的,可以分別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夫妻雙方不得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扣除。
05、贍養老人
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主體包括:
一是負有贍養義務的所有子女。《婚姻法》規定: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繼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二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均已經去世,負有贍養義務的孫子女、外孫子女。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歲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可以享受扣除政策。
06、大病醫療
醫保目錄范圍內的醫藥費用支出,醫保報銷后的個人自付部分。
目前,比較便捷的查詢大病醫療支出金額的方式主要通過醫療保障管理信息系統記錄查詢。
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可以選擇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提示:納稅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應分別計算扣除額。
創易·賬易——云智能財稅管理專家,具備團隊專業、服務規范、運行高效、性價比高等優勢,是全國兩萬多家中小微企業的共同選擇。
行走商海,賬易梳財,創業從此再無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