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得多!”
伴隨著拼多多這首魔性神曲洗腦,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用兩年多的時間狂攬三億用戶,成功讓歌中所唱的“不管有事沒事拼多多”照進了現實。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如今,拼多多儼然已成為電商新貴,其活躍用戶排名綜合商城類第二,僅次于淘寶。但就當朋友圈、微信群被拼多多強勢“占領”之后,另一種聲音也開始出現。在質疑者的認知中,一分價錢一分貨,拼多多一時被人戲稱“拼夕夕”。
但是,似乎這種叫法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近日,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申請注冊“拼夕夕”商標,國際分類為“33-酒”。
(圖片來源:商標局網站截圖)
據悉,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由杭州埃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該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網絡科技、計算機軟硬件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網絡工程、計算機系統集成等。
而拼多多是隸屬于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一家商家入駐模式的第三方移動電商平臺。2015年4月,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立拼好貨,同年9月,內部孵化電商平臺“拼多多”,繼而拼好貨和拼多多合并。
目前,該申請商標狀態顯示為“ 商標其他情形”,商標流程為“商標注冊申請——申請收文”。
(圖片來源:商標局網站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商標局官網顯示,早在2018年8月,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就曾申請注冊過多個“拼夕夕”的商標,國際分類包括“科學儀器”、“網站服務”、“社會服務”等,目前商標狀態多數顯示為“等待實質審查”。
除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外,上海實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永嘉縣馬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贛州市承文家具有限公司等也申請過多個“拼夕夕”的相關商標,多數商標狀態顯示為“等待實質審查”。
知識產權專家認為,全方位商標保護確實是一種比較好的品牌保護手段,這樣做的優勢顯而易見,有利于防止他人搶先注冊“傍名牌”行為,也防止遭到惡意搶注,避免出現為了拿回商標而損失大量經濟的行為,從而進一步維護公司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