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商標的老板們也許會了解到,商標注冊分為45大類別,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不同會有不同的申請類別建議。有的企業也會對所要申請注冊的商標進行全類別注冊。
Part 1
那么,為什么要進行全類別注冊呢?
伊利作為國內知名牛奶生產商,卻因為沒有進行全類別注冊商標陷入長達9年的商標糾紛中。
2000年,某制造商向商標局申請注冊“YiLi+伊利”商標,并指定用于衛生潔具和水龍頭。公告期間,伊利提出異議申請,商標局裁定保留注冊,伊利再次提起訴訟,當第一中央法院支持伊利訴訟時,商務陪審團又拒絕受理。直到2009年,伊利再次向北京人民法院上訴并提供伊利馳名商標等相關證據,才最終獲勝。
鮑師傅創始人也曾為沒有全類別注冊商標而追悔莫及:“我們的品牌自我保護意識太差了,當年注冊商標時沒有做全品類覆蓋,以至于讓別人鉆了空子。”若是在當初便全類注冊或是多注冊幾個類別,或許就能避免或減少現在山寨“鮑師傅”泛濫成災的現象。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Part 2
全類別注冊商標有以下好處
商標全類注冊后,不僅提高了同行業對您公司的識別能力,同時提高了消費者和不同行業商家對你企業的識別能力,是企業實力的一種標志,也能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及市場競爭力,有利于公司的發展壯大。如“DELO”做全類別的注冊,消費者一看到“DELO和其象征性的標志便能確認是其公司的品牌。
要打造一個馳名品牌,經營一個好的品牌,首先要全類注冊自己的商標。如:娃哈哈、可口可樂、家樂福……
企業發展壯大之后,經營范圍可能會擴展到更多的行業或商品,如果不事先做好商標注冊,有可能會出現自己使用多年的商標在這個領域已經被他人注冊了的情況。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重新注冊商標未必能成功,改名也會給企業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商標在申請之初就選擇全類注冊,在后期的商業布局及品牌宣傳中,該商標自始至終都屬于公司,減少品牌做大做強后為別人做嫁衣的尷尬。
企業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后,可能會出現商標名稱被人惡意搶注,或者被人注冊到與你企業業務性質沖突、用途沖突,甚至會對你的商品/服務產生不良影響的商品/服務種類上。
譬如食品或化妝品行業商標被人用在“衛生潔具”類以及“有毒原料”類,不僅會誤導消費者,同時也丑化了該食品或者化妝品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品牌宣傳。比如康師傅主要生產食品,如果有人注冊在馬桶或者動物用藥等商品上,那對于康師傅公司來說,則完全丑化了其品牌性,如果沒有全面保護,那康師傅只能眼看著他人丑化其品牌屬性。
商標全類別注冊,有利于商標的全范圍保護,從源頭上杜絕了惡性競爭、削弱或貶損商標商譽的現象。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Part 3
哪些情況適合全類別注冊?
知識產權專家建議:經濟能力較強的企業、受公眾關注程度較高的企業,以及有長遠規劃的大中型企業等,都應該考慮申請商標全類別注冊。此外,如果商標名稱屬于個臆造詞匯或者是原創性的品牌logo,有較強的顯著性,也可以考慮全類別注冊進行創意保護。
當然,商標全類別注冊無疑要付出較高的成本,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也可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商標注冊“分步走”的策略,先申請注冊與企業業務高度相關的主要類別,再進行防御性相關注冊,然后再慢慢覆蓋全類別,做到更好地“全面保護”。
以一家餐館為例:
① 覆蓋企業現有的業務范圍,如: 餐飲、店鋪招牌、食品等類別
② 包含企業未來的業務范圍,如: 食品原材料、飲料、物流運輸等上下游供應鏈等類別
③ 企業自身的可能性類別,如燒烤店、快餐類、小酒館等考慮注冊不同類別
④ 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的類別,如: 生物醫藥類、清潔衛生類
總之,企業在申請商標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做到全面,在注冊前做好商標近似查詢工作,盡早獲知商標注冊成功率,從商標命名、商標設計等多個方面去規避風險,提高商標注冊的成功率效率。
這時候,您需要了解下創易·知行易
專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
更專業、更高效的為企業量身打造知產方案!
相關鏈接:創易賦能創服鏈旗下·專業知產服務平臺
在全新的市場格局與發展變化之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尤其是知識產權層面的競爭優勢變的越來越重要。小到商標注冊申請,大到專利技術注冊申請與轉讓交易,甚至知識產權維權,知產服務已經從之前簡單的跑腿代辦,逐漸趨于專業化、實效化、品牌化、全國化。
區別于傳統知產公司的簡易服務,創易知行易匯聚國內一流知產人才,結合互聯網技術,為企業量身打造知產查詢、申請、維護定制方案,實現——
查詢更快速、核定更精準;
注冊更實效、成功率更高;
服務更深入、操作更系統;
知行易,致力品牌化、全國化發展,讓企業“知行合一”,不僅是專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平臺,也是創易賦能創服鏈核心服務環節。
知行易核心服務: